服務故事
第一次見到詠安,是職管員帶她來陽光加油站做職場體驗,對她第一印象,是長相清秀、戴著很多漂亮耳環,還有,是一位戴著電子耳的小女生。當天同行的學生中,她是最認真、做事也最確實的,當別人已意興闌珊,只剩她認真仔細清潔並主動做事,顛覆我對她「可能較文弱」的外在印象,甚至,產生感動。
2020-06-04
去年離開了臺北,轉調到中區服務,走進南投山裡,看見了好山好水,但也看見癌癥病人的辛苦。那天,臺中大醫院的醫師告訴陳大哥,他的癌癥治療效果不好,後續要控制有困難了…大哥傳了訊息給我,問了一句:「癌癥會不會死得很痛苦…?」
2020-06-04
桃園市石門國小本次選擇”顏損者”作為專題比賽的主題,組長佑勳分享:「小時候不懂事時, 看到許多與我們長的不一樣的人會忍不住多看他們幾眼,但長大後上了許多課程後才知道這樣盯著看的行為是不正確的…
2020-05-22
阿美因燒傷後臉上留下疤痕、雙手變形,憂鬱沮喪無法出門,從青春年華封閉在家至今近中年,轉眼18年過去。社工、治療師雖然牽掛她,但也實在勉強不了她。今年在過去的陽光老友到訪關懷下,又重啟了可能...
2020-05-13
阿育,30歲出頭的物流司機爸爸,罹患口腔癌四期,因為工作及經濟的關係,遲遲不願意接受治療;社工為了能親自告訴他治療的重要性,以及陽光可提供的服務,也像個物流司機一樣,在新社的山區追著阿育跑...
2020-05-13
雲嘉中心所服務的雲嘉嘉三縣市,比起陽光其他區域中心幅員並不算遼闊,然而其中的嘉義縣、雲林縣人口老化程度高,醫療資源相對不足,大眾運輸不發達,口腔癌病友若要搭乘大眾運輸就醫,等車、搭車、換車單程時間就得耗費一小時以上;這樣的就醫障礙在雲林濱海鄉鎮感受更深刻,在這樣不利的條件下,陽光提供的居家復健服務就更顯重要...
2020-05-13
2005年九月,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,造成宜蕙全身70%三度灼傷,臉部也慘遭毀容。看著鏡子裡陌生的臉孔、內心暗忖來自社會恐懼的目光,她知道,她已經無法回到過去。十五年過去了,她從沒有放棄,反而站出來擔任臉部平權代言人,無數次穿梭在校園當中,帶著被火噬的回憶,希望透過她的生命故事,分享勇氣和溫暖,傳達平權的重要性。
2020-05-13
治療師為陳阿姨進行製作壓力衣的初次評估,在聊天中得知她今天突然出現,是因為受傷出院後,隨之而來的疤痕與反覆出現傷口一直困擾著她,家人和周遭的朋友都鼓勵她要使用壓力衣。在回診與醫生討論後,也是受傷後五個月,第一次踏進陽光東區中心...
2020-04-13
過去一年常有學校邀請陽光臺東工作站的同仁前去宣導,總是擔心著學校在偏僻之處、人數太少…我們是否願意去?但除了因疫情影響,避免及減少校園群聚,陽光的宣導服務無論再遠、再困難都使命必達。
2020-04-13
陽光的聚會,開啟了這群辛苦家長的一次成長契機;從四年前的春天開始,有四位家長願意跟著陽光的安排設計,一年一年透過電影、畫畫、老照片、讀書會等媒介的分享與討論,利用圖像、文字表達自己,在學習自我覺察的歷程中,慢慢訴說著過去與孩子一同遭受的不平經驗...
2020-04-13